发布日期:2024-12-20 01:23 点击次数:156
得知石达开要回来,燕王秦日纲内心忐忑不安,陈承瑢建议他带兵外出,去江浙打清军。秦日纲犹豫一番,没能下定决心,李秀成直言:燕王没智谋。
1856年8月,韦昌辉从江西返回京师,路过燕王秦日纲防区,便邀请他一起回来勤王。秦日纲不满意杨秀清,且对洪秀全忠心耿耿,韦昌辉说自己有圣旨,他便一起回来。
为了隐蔽行动,韦昌辉在前面,秦日纲在后面,相继赶回京师。韦昌辉在东王首席文官陈承瑢协助下,顺利进入京城,并杀向东王府,杨秀清及其54位王娘都被处死。
本以为就此结束,但韦昌辉很快遇到了麻烦,他只有洪秀全的“口谕”,却没有书面文字证明诛杀杨秀清的合法性。洪秀全躲着不出来,韦昌辉自己反而成了杀东王的元凶,东王余部起兵对抗,在城内厮杀。
东王余部为了自保,且人多势众,韦昌辉作战不利。好在秦日纲回来了,他二话不说,直接投入战斗,北王、燕王联手起来,搞定了东王余部,却也出现了滥杀。
石达开,本该回来勤王,践行“三人同盟”,却选择留在湖北洪山。天京事变扩大之后,石达开才从湖北回来,责骂韦昌辉滥杀无辜。韦昌辉则痛恨石达开故意迟到,动了杀心,石达开连夜逃走。
秦日纲有勇无谋,且平时跟石达开暗中掰手腕,便奉韦昌辉命行事,带兵去追击石达开。途中,洪秀全害怕惹恼翼王,更担心韦昌辉一家独大,便派人去告诉秦日纲,让他停止追击。
开弓没有回头箭,秦日纲已经跟石达开撕破脸,却半路停下来去打清军,无疑是死路一条。韦昌辉抓不到石达开,便屠戮翼王府,杀了一千余人。石达开从外地带兵回来靖难,洪秀全只好杀北王谢罪。
韦昌辉首级,被送到宁国给石达开,秦日纲、陈承瑢惶恐不安。此时,石达开威望高涨,众望所归,大家都希望翼王回来辅政,协助天王,秦日纲、陈承瑢担心自己性命不保。
秦日纲来到陈承瑢府上,与他商议对策,究竟如何是好。秦日纲、陈承瑢是铁杆兄弟,当年的牧马人事件,陈承瑢为了秦日纲与杨秀清唱反调,被杖责一百大板。
秦日纲打仗勇猛,悍不畏死,对洪秀全也绝对忠诚,讲义气。李秀成对他评价是“忠勇信义可有,然而并没什么才情。”
陈承瑢足智多谋,为人圆滑,也看透朝廷内部博弈。陈承瑢认为,石达开不会跟我们和解,翼王想一家独大,会借此机会除掉我们。至于洪秀全,他虽然想制衡石达开,但本身意志不坚定,且没啥实际权力,无法保护我们。
陈承瑢明确说,天王在朝中没有什么亲信,我们必须学会自保。陈承瑢建议秦日纲外出,赶在石达开回来辅政之前去江浙,带着自己的东征军团,这样就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乱世之中,手握兵权才能活下来,陈承瑢比谁都清楚。陈玉成、李秀成、陈仕章、涂振兴这些名将,都是秦日纲军团的人。秦日纲以打清军为由,离开南京,到了自己的军中,就如同鸟入山林。
陈承瑢所言,无疑是一条良策,他给秦日纲一条活路,但秦日纲不采纳。秦日纲相信洪秀全,他作为军中二号人物,仅次于翼王石达开,岂能轻易被出掉呢,况且天京事变,石达开自己也有错。
秦日纲不听劝告,陈承瑢也没办法。陈承瑢是陈玉成叔叔,有谋略,却没自己的兵马,即便外出也会被抓回来,故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洪秀全身上。显然,秦日纲错了,洪秀全保不住他们,石达开以外出单干施压,洪秀全只能处死秦日纲与陈承瑢。
李秀成是秦日纲的部将,对这位上司相当了解。李秀成承认,秦日纲是一位勇猛的将领,对天王也忠心耿耿,却“没有什么才情”,手腕太差,不是石达开对手。
秦日纲、陈承瑢想活下来,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军中,不要留在京城。秦日纲手握重兵,亲信也不少,石达开也奈何不了他。有秦日纲、陈承瑢在,太平天国就能维持平衡,洪秀全也没必要册封洪仁发、洪仁达,挤走石达开,导致国中无人,朝中无将。
Powered by 银河奇异果苹果版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